联系人:张生
手机:13918592049
电话:400-123-4657
传真:+86-123-4567
E-mail:admin@youweb.com
Q Q:1234567890
地址:吉林省吉林市仲巴县东费大楼62号
中国绿色时报2月21日报道(记者王胜男通讯员唐红英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边远苗寨,提起阳桂平,有很多老乡会说不认识,但一说“阳技术员”却几乎无人不知。“不光是技术指导,就连兄弟分山,我们都请他来主持!”一位老乡掏出手机向笔者展示,通讯录里存着“阳技术员”的电话号码。阳桂平是资源县资源林场的一名技术员。
自1999年从广西林业学校毕业后,他一直扎根基层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,为林场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当地农民脱贫增收贡献了全部的青春,用行动展示最美科技推广员的形象。实施国家项目资源林场地处广西北部的越城岭山脉,正是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,也是阳桂平用林业技术服务基层的“长征路”起点。资源林场的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可谓“白手起家”。以阳桂平为技术总负责的团队,将林场工作从简单地营造杉木拓展到实施各项林业推广项目。
“曼地亚红豆杉无性繁殖技术推广示范”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就是一个突破口。这是资源林场首次参加国家项目。项目建设初期,没有房子,阳桂平带领技术团队就在简易工棚里住通铺。
雨季,公路经常被冲坏,粮食和蔬菜无法按时运到,他们就在山上挖野菜果腹。夏天,山里的蚊子又多又凶,他们睡觉时就用衣服蒙着头,只露出鼻孔,由于白天太累,竟也能酣眠。为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,阳桂平像对待婴儿一样精心呵护。有一次,秋季扦插的苗木愈伤组织刚发育好,可气温却突然降到零下2摄氏度,如果低温持续易造成插穗倒伏,重新扦插就会因擦伤愈伤组织降低成活率,浪费人力物力。
阳桂平着了急,他突然想起1公里外的木材加工厂有大量木屑,于是连夜召集人员收集木屑运到大棚点燃,终于,大棚内的温度缓慢回升到零上1摄氏度。这样连续守护了7天7夜,大棚内的扦插苗全部熬过了寒流,大棚外对比试验的扦插苗木却在“冻拔”后全部倒地。
在技术人员的精心呵护下,资源林场成功培育扦插苗210多万株,如期通过专家验收,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。目前,资源林场已实施国家及自治区级林业科技项目4个,参与林业科研项目2项,承担市厅级项目10多个。
培育名特优经济林近年来,以阳桂平为“领头羊”,资源林场技术团队以培育名特优经济林产业为重点,不断壮大林场的经济实力。2013年,资源林场开始从浙江诸暨引进香榧苗进行试种。目前,香榧在资源县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特性,这些基础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,2016年、2017年,资源林场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林业推广项目资金支持。
在培育香榧嫁接苗时,为保证接穗新鲜,阳桂平让浙江诸暨香榧园用省际快班少量多次发穗条,自己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接货,拿到接穗后连夜赶回基地插到湿沙里,白天带工人及时嫁接,然后再去接货,一批一批如此反复,不知道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。等到嫁接全部结束,阳桂平的体重掉了5公斤,他笑着说这是最好的“减肥方法”。
由于最大限度保证了穗条新鲜,他们培育的香榧嫁接苗成活率超过90%,共培育出5万多株,创造产值60多万元。服务脱贫攻坚2018年,资源林场技术团队作为全县首个特派员团队,深入田间地头,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。
阳桂平带领技术团队首先锁定了本地的特有项目——荞麦叶大百合。荞麦叶大百合是一种百合科、大百合属的耐阴植物,在广西尚无人工规模栽培。
它的鳞茎富含淀粉,当地群众常到深山老林里挖野生的荞麦叶大百合,加工后的淀粉价格每公斤达300元。如果能够实现荞麦叶大百合人工规模栽培,其将有望成为当地脱贫的支柱产业。
人工种植荞麦叶大百合容易根腐,所以很多农民不愿意种植。阳桂平等人先是动员车田乡脚古冲村贫困户张诗祥、坪寨村贫困户刘美生,选择郁闭度比较小的毛竹或厚朴林坡地开展试种,逐步摸索出一套种植技术,攻克了根腐的栽培难题。试种的10多亩地,鳞茎产量5000多公斤,可产淀粉350多公斤,产值10多万元。附近的村民亲眼看到了效益,种植意愿高涨,一项新的特色产业正在兴起。
阳桂平带领技术团队还完成了当地特有的森林蔬菜——食用土当归的人工育苗与驯化栽培试验,计划将这一品种推广到资源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深度贫困村,让它成为贫困地区的又一扶贫产业。阳桂平比以前更忙了,他不仅服务本县贫困户,还常为外县林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援。
2018年4月,邻近的兴安县永安竹木种植合作社计划实施林下种植“黑老虎”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,可眼看就要错过“黑老虎”的种植季,合作社一缺劳力,二缺技术,负责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接到援助请求,阳桂平连夜赶到合作社,一方面帮助联系雇佣劳力,另一方面传授种植、施肥等各项技术。不到10天,合作社就完成600亩“黑老虎”种植任务,解了燃眉之急。
20年来,阳桂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,撰写了《曼地亚红豆杉无性繁殖技术研究》《香榧嫁接试验研究》《广西资源县马尾松良种造林技术研究》等论文10多篇,并带出一批徒弟和乡村种植能手。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人员。
”阳桂平说,“我要把更多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,把林业科技成果应用到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的实践中。”。
本文来源:优游ub8平台登录入口-www.guigv.com